【MF十周年系列活动之“星光引路,共筑梦想” 备考经验分享】2024级MF新生冯金磊:不负青春,勇敢追梦
发布者:金融硕士教育项目来源:华东理工商学院
冯金磊,本科就读于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金融学专业,本科期间通过FRM一级、证券从业、基金从业考试,获得全国高等数学竞赛二等奖,是一名二战生,初试总分374,政治62,英语76,数学122,金融114。
各学科备考经验分享
政治(62/100)
政治这门科目是我心思花的最少的一门课,因为上海是旱区,拿高分的边际效益太低了,所以我是7月中旬才开始准备。基本上就是每天看一节网课,看完一章课就做对应1000题。个人认为徐涛和肖老的书在基础阶段用谁的都没太大问题。
我在肖八出来前都没特意背过东西,所以对我的政治复习而言,肖八出来之前都属于基础轮。肖八出来以后,我才正式开始背知识点。一刷肖八我的选择题分数都非常低,只有十来分,所以各位学弟学妹在最后千万不要因为刚开始分数低而沮丧,正是因为分数低才更能查漏补缺,毕竟肖八出来离考试还是有段时间可以补救的。在肖四出来之前,要把肖八所有选择题每个选项涉及的知识点都记住,要明白错误选项错在哪里,这样才算是吃透肖八。肖四出来以后,选择题和大题需要同步进行,不仅要不停刷选择题,也要加紧背大题,大题要有逻辑的背,不然会很痛苦。
当然我认为政治最重要的还是心态,不要认为肖四没背完就考不上了。只要考场上把心态放平、认真作答、字迹端正,把该写的都写上,基本上不会拉开太大的分差。
英语(76/100)
英语可以说是第三重要的课,因为英语好的同学可以拿八九十分,差的只能拿五十来分,产生较大的分差。而我的英语从小到大都不是特别好,并且由于第一年使用了错误的学习方法,今年相当于重新学习。
接下来我会先讲我二战的经验。这两年我背单词的软件是‘墨墨背单词’,第二年将第一年的单词记忆全部清空,并且在上半年没有给自己太大压力,每天背100来个,不要求速度,但要求质量,每个单词记两到三个意思,并且看一看相关的句子,增强记忆。八月份开始增加单词量,基本上每天400-500个(排除了超纲词,一共大概5600个),并且按照这个单词量一直持续到考试前一天。
在阅读理解方面,我是坚持每次做两至四篇,如果做完以后精力充沛,我将在同一天把精读视频看完。这里我强烈推荐刘琦老师的精读课,视频虽然是录制的,但是会讲透每一个问题,并且会把错误的原因都解释清楚。阅读理解一直要做到考试前,以此来保证做题手感。
完型填空我是10月份开始,先是听刘琦老师的课,然后再刷题,我认为刘琦老师讲的方法论都挺不错的,基本上掌握方法论后就不会拿太低的分数。
新题型方面我是听市面上主流老师的课,其实方法都大差不差,正好今年新题型比较简单,所以能拿到满分。
翻译强推唐静老师的课,按照老师的方法,哪怕有单词不认识,也不太影响拿高分,况且英语是0.5分算1分,相对而言英语二翻译还是挺好拿分的。
最后是作文,因为我自己英语不是特别好,所以作文算是我的大头了。我没有跟市面上主流老师的作文课,而是比较早的在淘宝上买作文模板,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,自己写万能模板、万能句子,以不变应万变。最后就是反复背模板,在这里建议学弟学妹们早点开始英语作文的背诵,因为最后一段时间用来背政治和专业课比背作文的性价比高很多。
数学(122/150)
二战的时候,上半年主要是看课,然后做1000题的高数部分和880的线代和概率论部分。由于一战我在线代和概率论上面失分很多,所以二战主攻线代和概率论。
在完成第一轮刷题以后,我就开始第二轮、第三轮的刷题,但并不是从头刷,而是根据一轮错题有针对性地刷。
在错题记录时,不要一味的记错与对,而是要根据错误的类型进行分类。比如,因为计算错误就画圈,知识点遗忘画三角形,知识点运用不当画星形等等,这样能够提高二三轮的复习效率。
此外,建议各位同学不要过于钻牛角尖,毕竟考研是一个选拔性考试,首先要把基础打牢,先保证能够稳稳拿下120分的基础题,再去考虑要不要钻难题。当然我这不是怂恿各位放弃难题,而且让各位有度的把握简单题和难题。并且我也不是特别建议各位搞题海战术,一战我也相信题海战术,刷了1000,880,1800,660(高数部分),三大计算,但效率真的没有二战只刷错题的高。
上面提到了三大计算,在此我还是建议各位有空刷一下三大计算,题量不是很大,但就目前的考试趋势,计算量一定是一个考察点。
最后就是模拟阶段,我是从模拟卷一出版就开始刷了,并且是每天上午雷打不动的刷,李林6+4,张宇8+4,李艳芳。就今年来看,李林模拟卷质量下降比较严重;张宇的卷子质量挺高的,可以用于查漏补缺;李艳芳卷子计算量奇大,可以用来提高心理素质。模拟卷最好是每天上午拿出整块的三小时刷,一直刷到考试前,刷完就看模拟卷的错题。切忌过分在意模拟卷的分数,分数低不要沮丧,相反要庆幸在考试前找到了自己的漏洞,及时改正就好了。
还有个人建议不需要太在意数学往年真题的模拟分数,因为大部分真题都会出现在练习题中,再刷真题时会给自己带来高分的错觉,容易高估真实水平,影响复习的心态。
专业课(114/150)
专业课方面,因为一战考的是上财,所以大部分知识点都还有印象。8月份之前都是看课,巩固知识点,根据知识点框架进行学习,尽可能地在框架中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。
我从八月份开始整理自己的知识点框架,比如以利率为核心,发散写出其他相关知识点,从而让自己能够对知识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。
做好这些事情后就可以开始选择院校了,我在一开始选择了江南大学。之后就开始依据框架图背知识点,背了半个月发现效率非常低,遂放弃该方法;然后开始尝试抄写知识点,效率更低,遂放弃;也尝试过死记硬背,背了半个月,背完就忘,效率依旧很低,再次放弃。至此,我在背书上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,很是焦虑,所以和朋友出去玩来放松自己,正好朋友推荐我去考华理,因此发现了新大陆——感觉和自己很匹配的学校。回来后搜索华理相关考试资料,并且报了一个网课机构的冲刺班,针对具体的考试方向学习——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了解了华理过往三年的考试风格后,我也开始了新的背书方法,将知识点按照章节列出来,每背完一个打一个勾。
也正是这个方法,让我提高了效率,知道自己哪里背完了,哪里没记住,我还会将知识点发给研友,每天抽背。非常建议各位用抽背的方法,抽背会加深知识点的印象。并且建议各位在最后做做市面上的模拟题,也是在下午拿出三个小时的时间来做,一是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,二是要感受三小时的做题强度,不至于在考试的时候体力不支。
其他注意事项
时间规划
时间上面强烈建议各位要松弛有度,劳逸结合,考研是一场人生中小小的马拉松,需要有激情,但也需要把握强度。
第一阶段是上半年,这一阶段我比较放松,一般一天至多能学5个小时,并且是学三天休息一天。如果遇上心情不好,也会休息一天,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和朋友骑自行车,吃吃饭啥的。
第二阶段是7月份开始,学习时长有所增加,但依旧是每学三天,休息一天。开始慢慢增加强度。从八月份开始,每天基本学7-8个小时,也是学三天休息一天,一直保持到10月底。从11月份开始,每天学习10小时左右,每学五天休息一天。到了12月份,每天学习10h+,学一个星期,然后休息半天。所以不是很建议各位把战线拉的太长,最后两个月非常关键,前面保留体力,最后才能冲刺。
踩雷经验
我认为,成功的经验很难复制,但一些前人踩过的雷是可以避开的。所以接下来我会分享一些个人的踩雷经验,以供参考。
1.单词课
我没有专门上过,单词还是以背为主,看课有些浪费时间和精力。
2.英语阅读一知半解
英语阅读哪怕是全对也需要精读全文。
3.小三门早点学
英语小三门分值有35分,占比很高,并且在基础不好的前提下,没有掌握方法真的会比较费时间。早点开始学习小三门,早点刷题,才能为后期准备英语作文留足时间。
4.政治不要开始的太早
个人认为用政治拉分的性价比很低,要学会舍弃。即使较晚开始,分数也不会太低,因此不建议过早开始,占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。
5.数学慎用题海战术
如上所说,题海战术不仅降低复习效率,还会降低对错题的重视程度。
6.重视线代和概率论
我一战的时候,所有老师都说线代和概率论很简单,重心要放在高数上。一战我在线代和概率论上就错了五道选择题,血一般的教训...
7.专业课要有体系
专业课的学习要有框架,不然很容易学到最后,知识点都是割裂的,不利于记忆和答题。
8.专业课一定要针对往年真题学习
基础阶段可以多学一学,但到了冲刺阶段,还是建议要有针对性,不然最后会有一种大炮打蚊子的无力感。
9.及时复盘
考研不像是高考,会有老师定期安排周考月考,所以需要自己及时按时复盘,我一般都是每半个月回顾一次自己的复习状态以及进度。
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,但是总有一些坚持,能从一寸冰封的土地里,培育出十万多怒放的蔷薇。
注:以上分享仅代表分享者个人观点,相关内容仅供参考,请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调整。